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由红底配上黄色五角星组成。设计中四颗小星星成半圆形环拱着大星。红色象征革命,五星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。通常人们也称之为“五星红旗”。
中国国旗由曾联松设计(浙江瑞安人士)。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夜空中的闪耀星星。中国有句谚语“盼星星盼月亮”来形容心中的想念。当时的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大救星,因此来设计了国旗中的大星。而四颗小星星则是启示于毛泽东的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中分别代表中国人民的四种阶级形式。黄色则意为中国人为黄种人。接着,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,苦苦构思,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。他曾设想把五星置于旗面的中心。这样,视若端庄,但是天地不够开阔,视觉局促、凝滞。最终,在1949年8月中旬,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。
自1949年8月20日起,政协会总共收到了3012幅设计图,其中还包括了政协会成员的作品,像郭沫若等人。最终审核通过了38幅。
但部分人士认为,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,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:草案二是二黄条代表黄河、长江,草案三则是三黄条代表黄河、长江、珠江。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,黄条分割红地,如同国家被分裂,应另选作品。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。
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,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,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、农民阶级、小资产阶级、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。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,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,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,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,见草案五。
1949年9月27日,经过修改后的曾联松的国旗设计图,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体通过,并正式改名为“五星红旗”。
1949年9月29日,国旗图样被出版公开在人民日报上,以便当地各政府使用。 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,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。